奋斗之光 最美劳动者⑥丨彭文清:廿年躬耕田野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2025-05-19 15:53:00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贺磊 |          浏览量:28792

新双峰客户端5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阳思 邹康彬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激发劳动热情,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开创双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力量,县总工会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奋斗之光 最美劳动者》系列报道。本期节目让我们走进走马街镇的田间地头,认识一位扎根农业20年的“田埂带头人”——湖南省劳动模范、双峰县恒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文清。从2005年攥着15亩流转合同的“种粮新兵”,到如今带领全乡农户踏上共富路的“智慧农业带头人”,彭文清用20年时光,在湘中丘陵间书写下新时代职业农民的奋斗故事。

五月的双峰田野,育秧工厂里绿意盎然,56岁的彭文清正蹲在育苗盘前查看秧苗长势,他皮肤黝黑,裤脚沾着泥星,粗糙的手掌轻轻拨弄秧苗,眼神里满是庄稼人对土地的深情。2012年,彭文清带着“让每亩地多打粮”的执念,成了“农机发烧友”。他咬咬牙花光3.8万元积蓄买下第一台旋耕机,在田埂上调试到深夜;2017年牵头成立合作社后,累计投入200万元打造全程机械化链条,如今2400亩良田实现95%机械化作业,年总产量突破1200吨。仓库里码放整齐的优质稻谷,正是“金牛”大米的原料,见证着这位“粮食安全守护者”将“惠种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奋斗足迹。

2018年,面对异常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彭文清没有低头。他带着合作社骨干背着行囊南下浙江,并逐步探索出“主粮+经济作物”模式,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和经济作物35%的贡献率背后,是他在田埂上画下的“四季丰收图”。每每看见过往的荣耀,彭文清都会感慨:“奖状会落灰,但乡亲们口袋鼓起来的声音,是最响的奖章。” 当夕阳把他的身影拉长在机耕道上,远处传来合作社结算工资的喧闹声,那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勋章。

双峰县恒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管理员龙映说:“以前守着几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想去打工又舍不得家里老人小孩。现在好了,合作社办起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也能拿6000多块,还能照顾上学的小孩,这大棚里的菜,销路不愁价格稳,年底还有分红!”

彭文清身边时常围拢着几个年轻的身影,他们拿着笔记本,认真地听彭文清讲解“慧种田” 的经验。20年光阴,他从“单枪匹马”的种粮人,变成带动村民增收的“领头雁”,但不变的,是蹲在田埂上研究秧苗时的专注,是和乡亲们聊起收成时的爽朗笑声,更是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经验的热忱。他经常在田间地头、育秧工厂里,为社员讲解机械化设备的操作技巧、科学种植的方法以及市场经营的策略,希望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

彭文清说:“合作社能走到今天,首先要感谢政府政策的‘东风’。走马街镇政府发展双季稻、遏制耕地抛荒政策出台后,从土地流转补贴到复耕技术指导,一系列扶持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同时,我们合作社始终把‘共同富裕’记在心头——推行‘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模式,去年累计发放分红20余万元,带动21人实现长期就业,季节性用工高峰时达150余人,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干事也更有动力。下一步,我打算把‘金牛’大米品牌擦得更亮,让双峰粮仓既装满粮更装好粮。”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个人富”到“大家富”,彭文清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新时代劳模的答卷。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跟着他学技术、闯市场,彭文清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也将他的致富经验转化为了可复制的共富样本。我们相信,这片土地上关于丰收的乡村振兴故事,还会续写更多精彩。

走马街镇人大副主席邓东说:“彭文清是我镇的省级种粮大户,扎根走马街镇耕耘已有二十余载,专注于水稻与蔬菜种植,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他平时为人诚恳,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当地群众共同拓宽增收路径。接下来,我镇将充分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持续为种粮大户们提供坚实保障,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审:王宏毅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贺磊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